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调查项目 >> 新手教程 >> 内容

魏武挥:网站“分享”背后的网络价值

时间:2011/6/6 20:21:43 点击:

  核心提示:   分享?亦或收藏?  数年以前,有一个名为网摘的服务相当火,各大型网站都投入其中,包括新浪、和讯之类的传统大站,也包括博客中国这样的后起之秀。这种服务的美国原生版本是一个名为del.icio...

  分享?亦或收藏?

  数年以前,有一个名为“网摘”的服务相当火,各大型网站都投入其中,包括新浪、和讯之类的传统大站,也包括博客中国这样的后起之秀。这种服务的美国原生版本是一个名为del.icio.us的网站(中文名为美味书签,后来改名为delicious.com)。大体上提供这样的服务:如果你看到某篇文章觉得不错,可以启动一个按钮将这篇文章收藏起来。感觉上和把它加入浏览器收藏夹类似,但其实这里有两点不同:其一、人们利用收藏夹一般收藏的是网站,而不是网页(试想你收藏数百个网页把收藏夹搞得凌乱不堪),其二、收藏夹收藏的东西是在本地电脑上的,你如果换一台电脑,就看不到了。

  不过,这项服务的主要卖点其实不是“收藏”,而是“分享”。你可以把你所觉得不错的网页分享给你在那个网站上的“好友”。之所以主攻分享,原因就在于分享的背后其实是网络效应,又称为梅特卡夫原则:网络价值等于节点平方。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这种服务,彼此又用这类分享的信息交换来互相连接,看上去这项服务会很有前景。

  后来的发展是:美味书签被雅虎所买下,并以“雅虎购买意味着摧毁”这条惯例,它从此默默无闻淡出视野。而至于国内的仿效者,无论是独立的365key.com,还是那些大网站所做的网摘服务,无一例外,统统销声匿迹。

  这里的原因很复杂。一方面,网上出现了更多的“分享式”服务,比如google reader这款RSS阅读器就可以让用户进行分享,另外一方面,国内对网摘的滥用(很多中小网站利用这项服务来从大站那里倒腾流量)也是这项服务迅速消亡的原因之一。但总的说来,我个人以为,这项服务一直在“收藏”和“分享”这两件事上摇摆不定。从使用情境上而言,这两个功能,其实并非一回事。

  在网络上,特别是公开网络上,人们使用“分享”服务的最原始动机其实是“虚荣心”,通过分享,来向别人展示出自己的品味格调,或者是显示自己有独特的消息渠道。公开分享和私密性一点关系都没有,因为私密和炫耀,很大程度上是矛盾的。

  但收藏不是。收藏更侧重于实际需要,也侧重于私密性质。在网上有一句开玩笑的流行语:每一个中国男学生的电脑里都活着一个苍井空。很多人收藏一些东西,但他/她未必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有收藏,特别是在公开的实名体系的网络中。

  严肃地说,收藏的作用在于提醒自己,与他人无关。一个很常见的收藏性质应用就是手机的通讯录。今天很多人大概记不起超过10个人的电话,但他们的手机里动辄都是成千上百的通讯号码。据说存在这样一种服务:开放自己的通讯录进行分享。我觉得非常之匪夷所思。把收藏性质的东西做成分享性质的,先不谈隐私问题,又有几个人没事就会主动去和别人分享自己的通讯录呢?

  MSN也干过这个事,如果某用户愿意的话,可以开放自己的联系人名单给自己的好友。可能是受到六度理论的影响,以为这样做可以编织起一个更庞大的网络,但殊不知这些个网络节点,愿意分享么?自己的联系人名单,有何可以炫耀之处呢?

  收藏性质的东西,亦可被视为一种“记事”。这种应用的缺点在于缺乏网络效应,无法在很短的时期里聚集大批用户,但它很实用,能够满足一些特别的需要。用过智能手机的人都会发现,日历记事是一个很不错的功能,确保自己不会忘记。

  收藏和分享,都是一种信息处理,中间并非泾渭分明。可收藏的东西未必说一定不能分享。但服务的侧重点还是需要界定清楚的。因为它们所满足的根本人性是不太一样的:收藏重个人实用,分享重个人虚荣。而用户对于收藏的动作,其实比分享更能代表这个人的真实行为。一篇文章经某人分享,未必代表此人对此文有足够的兴趣。但如果是收藏,那种兴趣便显而易见了。可以这么说,基于收藏性质的数据挖掘分析,比基于分享的,更靠谱。

  但在桌面互联网上,单一“收藏”性质的东西,很难做出什么太大的价值来。因为电脑并非随身物品——即便是笔记本电脑——而带有强烈记事、提醒性质的收藏,需要随时能够调用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,人们在移动中,便和互联网无关。而随着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、电子阅读器这类移动上网设备的兴起,我个人以为,收藏性质的东西便有一定的用武之地了。

  Instapaper,这个现在转为付费的应用所提供的服务其实和网摘有那么点象:将某个比较长内容的网页保存下来(不是网摘那种一般只保存一个网址),然后在自己有时间的时候再看。但它和网摘所不同的点在于,它打通了桌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通路。人们利用这个服务,通常是在桌面上保存某个网页,然后再在移动设备(比如iPad)上浏览。因为现代人在移动中会有一些无聊的时光,正好可以阅读这些来不及看的内容以打发时间。

  故而,在未来,收藏性质的应用我以为会繁荣起来。但它有个要点在于:必须打通桌面和移动之间。桌面互联网那种巨大的屏幕,繁复的链接,键盘鼠标的输入操控,使得人们可以在上面寻找或生成很多信息,然后再把这些信息收藏到移动设备中,以便自己在最需要的时刻随时随地地调用。而这些行为,首先是个人自身需要,其次才会到分享给他人这个层级上。

  需要最后提醒注意的是,收藏不仅仅是收藏某篇文章,某个网页。这类收藏和分享区别并不大。需要把收藏看得更广泛一些,正如我文中提到的,通讯录,也是一种收藏。而至于究竟什么样的信息也同样值得收藏且和分享区别明显,老实讲,我尚未想出。我只是隐约感觉,这未尝不是一种方向。

  —— 刊发于《IT经理世界》5月下旬专栏 ——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
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昵称:
  • 网址:
  • 内容:
  • 我爱调查网(www.risun.info) ©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我爱调查网,教你如何做调查赚钱,专业指导、正规操作,让你在学习工作之余学会网上赚钱,获得一份完美的网上兼职。 本站接收投稿